St Jame's Settlement

Site Loading
close searchBtn
搜尋
新聞中心
突破食物援助現有模式  電子化及個人化  提升方便性、選擇性及關顧受惠者尊嚴
突破食物援助現有模式  電子化及個人化  提升方便性、選擇性及關顧受惠者尊嚴 2021-07-22
1
新聞稿                                         
發佈日期
2021年7月22日 
 
突破食物援助現有模式 
電子化及個人化 
提升方便性擇性及關顧受惠者尊 
 
受疫情影響,社會上仍有不少人士面對失業或開工不足,以至三餐不繼。根據聖雅各福群會的服務數字,疫情前,即2019年整年約有38,170人次透過我們不同計劃而取得食物援助服務,但自疫情後,2021年首半年已服務68,113人次,服務人次增幅約1.8倍。然而,很多面對困境的人士基於各種原因而沒有領取食物援助。聖雅各福群會獲嘉里集團支持,於2021年6月推行「FOOD-TO-GIVE」試驗計劃,以電子化方式派發食物援助津貼,不但增加方便性及食物的選擇,更藉着自行選購食物的個人化方式,關顧受惠人士的尊嚴。 
 
聖雅各福群會總幹事李玉芝女士表示,本會自2003年起推出全港首個食物銀行,直接為基層人士提供食物援助,包括乾糧及熱食等,及至2016年建立FOOD-CO平台,解決資源分配不均及地區局限問題,做到該區資源支援該區的需要。現在,推出「FOOD-TO-GIVE」試驗計劃,是再進一步以電子支付平台領取食物援助,以提升領取食物的方便性和選擇性,並且關顧受惠人士的尊嚴。期望突破食物援助現有模式的局限,回應大眾需要,幫助更多基層人士。
 
該機構訪問了113位受惠人士,被問及申請食物援助的主要考慮因素時,七成八受訪者關注領取食物的方便性,包括方式、地點和時間,七成六受訪者考慮可否自行選擇食物。故此,「FOOD-TO-GIVE」試驗計劃特別著重使用上的「方便性」、食物上的「選擇性」,更關顧受惠者的「尊嚴」。受惠人士只需以八達通接收連續8個星期、每星期400元的津貼,然後自行到有關快餐店購買食物。 
 
調查發現,八成六的受惠人士表示使用電子形式領取援助方便快捷,八成受惠人士表示可按自己時間、地點購買食物,十分方便,另七成一表示選擇多元化。受惠人士惠娟一直認為若被別人知道申請食物援助會被標籤為濫用服務,但是次計劃利用電子支付平台領取資助及購買飯餐,方便快捷之餘,也可保她和家人的尊嚴,不怕被途人投射目光。 
 
八達通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李俊明先生表示,「八達通很高興夥拍聖雅各福群會推出「FOOD-TO-GIVE」試驗計劃,透過今次機會優化傳統的食物援助模式。憑著今次經驗,我們希望繼續擴展與聖雅各福群會的合作,更全面推動社會福利服務電子化,並以八達通的創新和科技,為提昇香港社會福利服務出一分力,讓有需要人士使用社福服務時可以更輕鬆方便。」
 
聖雅各福群會在累積是次試驗計劃的經驗,期望將類似援助模式擴展至不同地區,提供的支援種類可以更有彈性,例如由快餐店延伸至零售店等。 
 
個案分享 
約50歲的惠娟在疫情開始時不幸被裁員,失去了兼職工作。她在疫情下曾一星期有5天的3餐均以麵包充飢。而她一直沒有申請任何援助,是基於擔心若果被別人知道,會被標籤為濫用服務,亦認為援助應留給更有需要的老弱者。她分享是次計劃利用電子支付平台領取資助及購買飯餐,方便快捷之餘,也可避免別人目光。 
 
另一位參與計劃的受惠人士月蘭,年約60歲,靠丈夫低微收入維持生計。兩老與兩位孫兒同住,過去曾申請不同食物援助解困。一向樂觀的月蘭表示曾因使用食物券而遭人責罵使用「折墮錢」而心感不快。她分享平日為節省生活費,買餸時只會購買豆卜及魚肉等,在參與「FOOD-TO-GIVE」試驗計劃後,會利用資助金額在指定快餐店特意挑選扒餐,讓年幼孫兒可多食肉類,補充足夠營養。 
 
 
圖片說明 : (左起)聖雅各福群會項目經理徐建森先生、聖雅各福群會總幹事李玉芝女士、受惠人士月蘭和惠娟及八達通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李俊明先生於分享會上合照。 
 
傳媒聯絡: 
聖雅各福群會 
企業傳訊主任列淑華 
電話:2596 2715 / 6295 9397 
電郵:[email protected]